【青春三下乡】刘章喜:心系剪纸,薪火相传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23浏览次数:

(指导老师:王芸华,8797威尼斯老品牌通讯员:晏玲)长沙晚报刊登的一则剪纸消息,让一位五十八岁的教师与剪纸就此结缘。“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剪到老。”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先生就是宁乡剪纸传承人刘章喜。

11540

五十八岁开始剪纸之路

采访伊始,刘章喜先生向调研团介绍了自己与剪纸的“奇缘”。在望城博物馆与一位专业剪纸人士进行交流之后,刘章喜开始了自己的尝试。完成作品以后,刘章喜把它拿给那位剪纸人提意见。出乎意料的是,刘章喜的首作受到了眼前剪纸人的褒奖,并因此被推荐进入湖南剪纸艺术协会。直到那时,刘章喜才知道,原来这位指导过自己的剪纸人就是湖南剪纸艺术协会会长秦石蛟。进入协会之后,刘章喜开始专注于锤炼自身剪纸技艺,并开始思考如何传承发扬剪纸艺术。

将剪纸带进校园

2004年,刘章喜参加了全国剪纸邀请赛,并专门写了一篇《剪纸瑰宝代代相传》的论文,开始建立起完整的传承剪纸的理念。“剪纸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作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剪纸人不仅要重视对剪、刻、画、写等基本功的锤炼,更要思考如何将这门技艺传承下来。”刘章喜先生如是说。为了使剪纸艺术更好地传承下来,刘章喜决定通过编辑专业书籍将剪纸理论化。此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刘章喜编辑出版了20本剪纸相关书籍。

除了将剪纸理论化,刘章喜还对传统的剪纸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他将原先老师傅们收关门弟子的全程教学法改进为集中教学法,这一教学法能降低传承的门槛,可以进行广泛的教学。刘章喜先教给老师,再由老师教给学生们。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剪纸,刘章喜还兴办了专门的剪纸学校,并制定了剪纸论文的基本要求。

E09B

目前,专门传授剪纸艺术的学校已经有十七所,并有两所是全国剪纸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刘章喜对于这些学校的标准十分严格:“这些学校有个标准,一是学校的老师要全员普及;二要能参加省市的比赛,还要有成果。”说到这里,刘章喜顿了顿,向调研团成员们介绍剪纸学校曾经组织过的一些竞赛活动。在其要求下,剪纸学校积极开展校园剪纸活动,举办校园剪纸艺术竞赛。除在长沙市举办的市级比赛和湖南省举办的省级比赛之外,刘章喜还组织了两届全国竞赛。这两届全国竞赛影响力很大,参赛的人数众多,在全国剪纸界影响很大。“第三个还得起到辐射作用,”刘章喜继续说到,“要能带动周围的人学习剪纸,先是带动地方,再是全国;第四个是建立校园剪纸艺术委员会,这个是很重要的一条。”

筹办校园剪纸艺术委员会伊始,刘章喜从无到有,独自完成了申请准备工作,前前后后忙碌了三个月才获批。正式成立湖南省校园剪纸艺术委员会之后,刘章喜担任会长,校园剪纸艺术委员会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近年来,湖南省校园剪纸艺术委员会办得红红火火,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于校园剪纸艺术委员会的成功,刘章喜说道:“我们的团队和其他的组织不同,我们的团队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并且还对传统传承方式做出了改进。我和团队里剪纸的朋友说,要让剪纸贴近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

除了组织办剪纸学校、定标准、办比赛以外,刘章喜还应邀编写起了教材,至今,刘老不仅为五所学校编写了剪纸教材,而且还为学校设计校风校训的特色剪纸图样。

展望宁乡剪纸未来之路

刘章喜欣慰地说:“如今在春节等传统节日中,都能见到剪纸艺术的身影,我非常高兴看到剪纸艺术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14407

刘章喜提到,宁乡剪纸的路要越走越广,首先要认识到剪纸文化的价值,要有文化自信。其次要加大剪纸艺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在人民群众间的知名度。此外,刘章喜还向调研团分享详细的方案:当代的剪纸艺术家需要整理大量文本、发表论文、交流经验,并且还需针对不同人群编写相应的教材,因材施教;政府相关部门要创新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凸显地方特色;新媒体要进行及时报道,广泛的宣传、欣赏剪纸艺术。除了在中小学或职业学校开设专业课程,剪纸艺术还可以在刺绣、陶瓷等行业进行教学。此外,剪纸艺术的传承还应与红色文化的传承相结合、共同发展。用剪纸艺术讲述红色故事、表现红色人物。这既能让红色文化以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群众中流传,紧随时代主题的剪纸艺术也能焕发新的活力。

五十八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退休安养的年纪,但刘章喜却选择了再攀高峰。“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剪到老。”非遗传承非平坦之路,但有人坚守,有人立志用余生之力不断拓荒前行。刘章喜便是非遗传承人的一个缩影,他每一剪都践行着自己所言。刘章喜充分发挥教师经验,拓宽了剪纸艺术的传承之路,可见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也正因有这样一群力图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他们紧随时代变迁,把握时代主题、不断钻研文化发展新模式、拓宽传承延续之路,华夏优秀文化才能代代相传,不断焕发生机。

最新发布

热门点击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