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97威尼斯老品牌外国语言文学与跨国研究中心系列学术报告会:变异社会语言学新发展中的新概念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27浏览次数:

1027日下午,天津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特聘教授、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荣誉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田海龙教授应邀为8797威尼斯老品牌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变异社会语言学新发展中的新概念”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李素琼教授主持,8797威尼斯老品牌120余名师生聆听了本场讲座。

田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变异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变异社会语言学发展中的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以威廉·拉波夫(William Labov)为代表,拉波夫的研究开创了变异社会语言学的先河,其异质语言观及定量研究方法对语音变异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后来研究者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转变视角,将语言变异视作说话个体身份的一种主动表达,以莱斯利·米尔罗伊(Lesley Milroy)、佩内洛普·埃克特(Penelope Eckert)为代表的社会语言学家将个人社会网络关系以及“实践共同体”纳入考察,不再局限于性别等静态的社会范畴。21世纪以来变异语言学正在经历第三次浪潮,其研究关注风格变异,注重解释语言创新对社会新身份的建构机制,阐释风格实践的意识形态力量。然后,田教授引入了社会语言学的新课题和新概念。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风格实践,风格实践的方法或手段包括风格化、风格模仿、越界、拼凑和操演等。其中,田教授通过对比导购和买家对“漂亮”一词发音的不同调值对styling(风格模仿)和stylization(风格化)两个概念着重作了辨析。二是新的语言变项,repetition(重复)、phonetic intensification(重音)和bricolage(拼凑)往往会导致新的语言变项产生,这种新的语言变项往往体现说话人的情感、性格等。三是新的社会变项,包括说话人的persona(人格)、affect(情动)和qualia(感觉质)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变项不求确定而求变动,因为人与人的思维和想法本来就是多元的和动态的。四是对语言和社会的新认识,田教授讲解了迈克尔·西尔弗斯坦(Michael Silverstein)的语言意识形态、指向性和指向秩序,以及厄文与戈尔的符号过程与呈符化。   

讲座尾声,田教授向师生们分享了关于社会语言学的学习资源,田教授分享的书籍和期刊涉及到经典理论、研究前沿、语料收集,理论与实践兼备,中外汇通,对我院师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作出了悉心指导!

报告结束后,李素琼教授就变异社会语言学新发展中的新概念话题进行总结点评,感谢田教授对我们师生的指导。李教授指出,田教授在报告中提到的风格研究是变异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重要发展动态,虽然在全球各地,社会语言学家会使用接触方言(contact dialect)、话语实践谱(spectrum of speaking practices)、风格(style)、资源(resource)和特征库(feature pool)等多个不同术语,但这些研究呈现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对全球各地城市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新颖时尚说话方式的关注。今天的变异社会语言学和拉波夫在20世纪60年代开创的变异社会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已有很大的不同,一代又一代社会语言学家在扎实的案例研究中推动变异社会语言学不断向前发展。但变异社会语言学不管怎样发展,都离不开拉波夫的开创性工作,没有拉波夫,就没有变异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

在问答环节中,师生针对相关学术问题积极提问,讨论气氛热烈,田教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详细解答。其中一位同学问到,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应该如何去确定处在变动中的人格、情动、感觉质等新的社会变项?田教授回答道,这牵涉到后现代主义思想,我们不求确定,要求变动。一项研究的研究结果只对这一项研究负责,不必得出一个放之四海皆宜的结论,这就是后现代与现代的区别,强调世界是多元的、动态的。田教授的讲座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让我院师生充分感受到社会语言学的趣味和魅力,激发了师生的学术研究兴趣!






最新发布

热门点击通知公告